拼多多拿下山姆,只是开始
喊着要甩掉低价低质形象的拼多多,在近日可谓是干了件大事。
其洞察到了沃尔玛想要“下沉”的心,就在沃尔玛与京东宣布“分手”后,立马“拉拢”了沃尔玛旗下商超中的品质标杆山姆,在平台上开设了一个山姆会员店的品牌专区。
这一行动也迅速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,原本受限于会员制度的山姆商品,如今在拼多多上“触手可及”,掀起了一股线上“山姆热”。
据观察,在这个品牌专区中,商品均带有“品牌”认证标识,并承诺“100%正品,假一赔十”,这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。
而截至目前,拼多多上可购买的山姆品牌商品已达136款(具体数量会根据市场需求及供应情况波动),累计销量突破315万件,已覆盖酒类、饮料、零食、保健品等多个热门品类,但这仍只是山姆全品类的冰山一角。
图源:拼多多
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商品大多都参与了拼多多的促销活动、百亿补贴或团购优惠,价格与会员店内的价格持平甚至更低,仅少数未参与优惠的商品价格会略高。
以某款阿胶块礼盒为例,拼多多补贴后的售价为259元,并标注全网最低价368元作为对比,而同款商品在山姆会员店的售价为298元,非会员在京东平台的售价为357.6元,即便是会员也需支付298元,相比之下,拼多多上的价格优势显而易见。
另外,拼多多在选品上展现出了精准的策略,尤其是酒类商品,聚焦于山姆供应链中具有竞争力的葡萄酒和洋酒,但侧重于价格亲民、不超过300元的款式,高端精品酒则未见踪影。
可见,即使走上了高质路线,拼多多还是没有忘记本心——低价亲民。
然而,随着拼多多山姆品牌专区的热度上升,关于商品真伪的讨论也随之而来。尽管有部分消费者质疑商品的真伪,但更多用户反馈称购买的商品与山姆店内品质无异。
其实,网友出现质疑也很正常。
因为当消费者在拼多多上搜索“山姆店铺”时,并没有出现官方店铺,而是出现了诸多类似“山姆哥旗舰店”的店铺名称。
图源:拼多多
有趣的是,真正的山姆商品则藏于拼多多的黑标品牌店内,这些店铺通常仅展示品牌名,背后则是平台严格筛选的实力商家或官方授权合作伙伴。
业内人士分析,拼多多此举或涉及代购模式,甚至不排除平台直接参与代购的可能性。
不过,拼多多敢于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补贴,并将山姆商品置于“品牌好货”栏目下,该栏目涵盖平台直营、官方授权及合作伙伴店铺,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商品的正品保障,但具体是否为山姆直供则有待进一步考证。
无论如何,这一创新尝试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和便利,也展现了拼多多在品牌合作与供应链整合方面的新探索。
拼多多进军中产阶级,走上品牌化之路
其实,在成功“吸引”山姆品牌商品入驻之前,拼多多已经悄然“盯上”了盒马自营商品。
与山姆不同的是,盒马自营商品并没有黑标品牌店,而且有些商家更是直接在商品详情页上标明了“代购”二字。
这种模式下,商品价格相较于官方APP虽略有上浮,但拼多多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便捷的购物体验,仍吸引了大量消费者。
特别是当考虑到盒马APP的运费门槛时,拼多多上的部分商品反而显得更为经济实惠。例如,盒马MAX 100%椰子水在拼多多上的售价虽高于官方APP,但销量却十分可观。
图源:拼多多
事实上,拼多多深知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单纯的价格优势已不足以支撑其长远发展。
因此,拼多多开始了一场从低价到品质并重的品牌化转型。
通过与山姆、苏宁、华为等高端品牌的深度合作,拼多多不仅丰富了自身的商品品类,还逐步尝试扭转消费者对其低质低价的固有印象。
这一转型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18年,拼多多推出了“新品牌计划”,旨在通过扶持行业工厂实现品牌化转型,从源头上提升商品品质。
随后,2019年的“百亿补贴”更是成为了拼多多品牌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。通过直接补贴大牌商品,拼多多以全网最低价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与购买,成功实现了用户群体的全面覆盖,尤其在一二线城市用户中取得了显著增长。
图源:拼多多
数据显示,在“百亿补贴”的推动下,拼多多的用户规模迅速扩大,特别是在一线城市的用户增速显著。
去年“双11”大促期间,拼多多百亿补贴用户规模突破6.2亿,一线城市用户订单量同比增长高达113%。
这一成绩的取得,充分证明了拼多多品牌化转型已经有所成效了。
进入新阶段,拼多多在品牌化道路上更是按下了加速键。
在此前的春游大促活动中,拼多多就引进了不少顶流品牌,包括阿迪达斯、百利集团等。其中,阿迪达斯官方旗舰店和百丽官方旗舰店,已经入驻拼多多。
图源:拼多多
拼多多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元化、高品质的品牌生态体系。这不仅提升了平台的整体形象与竞争力,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购物选择。
反思与调整
可尽管如此,仍有不少网友对其购买山姆或大品牌商品还是持保留态度,感觉这种体验如同在折扣超市中选购中产阶层标配商品,略显尴尬与不适。
这种心理落差,或许根植于拼多多长期以来的低价策略,所塑造的市场印象。
拼多多的低价标签,让每款入驻的商品似乎都不可避免地与品牌形象和潜在价值剥离,简化为一场价格战。
这种简单粗暴的营销模式,虽能迅速吸引消费者眼球,却也无形中加剧了平台与“低端”、“质量差”等负面标签的关联,影响了市场的整体认知。
因此,众多知名品牌对拼多多持谨慎态度,担心平台的“廉价”氛围会侵蚀自身的品牌价值。
即便有品牌选择入驻,也多是通过非官方渠道,如二三级经销商,这不仅增加了品质控制的难度,还可能削弱服务体验,进一步加剧消费者的不信任感。
更有甚者,将拼多多视为处理库存、甩卖尾货的渠道,这无疑与品牌提升形象、增强市场影响力的初衷背道而驰。
面对这一困境,拼多多的增长之路也显露出挑战。最新财报数据显示,虽然营收和利润仍保持增长,但增速已显著放缓,未达市场预期。
图源:富途
这表明,单纯的规模扩张已难以持续推动拼多多前行,必须调整策略,寻求新的增长点。
为此,拼多多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与长远的视野。拼多多高层已明确表示,愿意牺牲短期利润,以换取长期的健康发展。
具体措施包括投入巨资扶持新质商家,减免交易手续费以减轻商家负担,同时采取“大力扶持”与“坚决治理”并行的策略,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健康、可持续的平台生态。
对于拼多多而言,现在或许是一个反思与调整的最佳时机。
正如一位长途奔跑者需要适时放慢脚步,检查并修补装备一样,拼多多也需要停下来,审视自身,优化策略,以期以更加成熟稳健的姿态,再次启程,跑向更加辉煌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