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前,交通运输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提出多项具体举措,为化解城市公交经营困境、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。
当下,城市公共交通的市场已经发生了长期性的改变,公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。小汽车的低成本拥有和使用,共享电单车的普及化以及“网约”交通等个体化的出行方式,都稀释了公交的客流,挤压了公交的生存空间。一些地方公交出现了经营困难等情况,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出行。不过,无论是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,无论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看,公交仍然是城市交通运输的主力军。因此,各地要因地制宜,守正创新,做优“公交优先”。
优化公交线网布局。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,公交布局要加强顶层设计,适时优化调整,提升合理性和经济性。例如,近年来,银川市制定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方案,按照“减重复、增覆盖、便接驳、提运速、推进微循环”原则,打造“快、干、支、微”四级公交网络布局,精简中心城区重复率较高的公交线路,加强外围新建区域的线网覆盖;同时,推动多元化公交服务协同发展,打造“大站快车”等特色线路,满足市民品质化多样化出行需求。
开发公交运营新模式。在优化公交线网布局的同时,要拓展创新运营模式,如在具备条件的公交线路上推行“响应式停靠”服务,让市民可以“按需停站”,持续提升公交运行效能,给市民稳定可靠的公交服务。在运营效率提升的基础上,围绕“客货邮”融合发展,可探索“随需而至”的网约公交服务,努力实现公交精准服务。
此外,还要加快公交车全面电动化进程,降低运营成本。与此同时,加快智慧公交体系建设,提高公交司机等从业者的薪酬待遇,从而进一步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和出行体验。
公益性就是公交最大的效益。入冬以来,全国多地降雪,公交运输在低温雨雪天气下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各地要多部门协同,切实做优“公交优先”,推动多种交通工具融合发展,让市民出行更顺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