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医30多年儿科医生主动请缨参加援疆,急诊护理师改善临床护理工具获批两项专利,麻醉科医生在广西助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归国博士攻坚炎症性肠病“难诊难治”难题……
在“三八”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在院内评选出“巾帼能手奖”。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故事,感受她们不可限量的“她力量”。
李易娟:
当儿科医生30多年,
主动请缨参加援疆
在儿科副主任李易娟主任医师的手机里,珍藏着不少患儿的手写感谢信。李易娟说,这是她从医30多年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最好见证。
“救治一个孩子,能够幸福一个家庭。”30多年来,李易娟在危重新生儿、儿童脓毒症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重症神经疾病等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参与成功救治国内体重最低(5公斤)的肾移植患儿。
2022年,李易娟主动请缨,在喀什地区参加为期17个月的广东“组团式”援疆工作。喀什距离乌鲁木齐约1500公里,如果仅仅依赖转诊,将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的生命。为此,李易娟大力开展脓毒症规范化诊治技术的引入,通过基础化治疗进行早期识别与治疗,并在喀什地区十二县市进行技术推广,进一步提高喀什地区疑难危重患儿救治成功率及减少转诊率。同时,她还通过编写诊疗手册、开展疑难杂症合作讨论、与当地医生共同查房等方式,参与喀什地区各县市医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,获“优秀援疆干部人才”称号。
刘楠:
急诊护理师扎根临床,
改善临床护理工具获批两项专利
自从2004年毕业后,急诊科主管护理师刘楠就一直在急诊科工作。
高压的急诊科室时刻充满挑战,刘楠始终对患者抱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。根据临床一线的观察与实践,刘楠发现一些身材瘦小的病人无法吸上心电图吸球,为此,她专门发明了心电图吸球的固定带。在护理工作中,他先后获得两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。
为减轻患者病痛,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,运用休克指数评估多发伤患者伤情程度,缩短急诊护理干预时间,有效地增加了患者抢救成功率,提高急诊多发伤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。
刘楠还记得,她从业后的第一次出车,救治的是一位心脏停搏的病人。由于现场有人帮忙为病人进行心肺复苏,病人得以成功脱险。正是这一次的经历,让她深刻意识到急救科普的重要性。近年来,刘楠定期赴学校、社区、外企、基层医院等开展急救技能培训,帮扶医院遍布蕉岭、澎湃、龙岩、贵阳等地区,每年平均开展急救活动25场,培训约1500人次。
房洁渝:
派驻广西建设麻醉科,
助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
“外科医生治病,麻醉医生保命。”房洁渝是2023年第一批派驻中山一院广西医院的麻醉科专家。一年多来,她奔波于广东和广西之间,参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,建立中山一院广西医院麻醉科。由于工作出色,第二年她被继续派驻广西工作。“患者们需要我,我想继续留在这边。虽然不能长期陪伴家人,但我想给孩子树立一个勤奋向上的榜样。”她说。
从医27年来,房洁渝承担了各种复杂疑难手术的麻醉,有效保障手术麻醉的安全。同时,配合外科开展各种新技术、新手术的麻醉工作。
在广西工作期间,房洁渝完成了院内首例“术中唤醒”开颅手术,推广围术期心脏食道超声技术。广西的耳鼻喉科病人较多,一些患有鼾症的儿童因扁桃体肥大需要进行手术。由于儿童气道敏感,手术时容易出现喉痉挛,房洁渝全程看管,直到手术结束。
朱亦君:
归国博士深挖临床需求,
攻坚炎症性肠病“难诊难治”难题
人体约90%的疾病都与肠道相关。一旦肠道内的生态系统发生紊乱,人体健康也面临威胁。近年来,社会公众对肠道疾病的关注度明显增加,但这个横跨微生物学、生态学、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,仍待深入发现。
近年来,炎症性肠病正在由少见病发展为常见病,是一种典型的“难诊难治”疾病。由于其症状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相似,往往诊断过程比较漫长。治疗方面,也要长期服用抗生素。
2020年,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博士后、英国华威大学博士朱亦君加入中山一院精准医学研究院,专注于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基础研究。通过朱亦君的研发技术,临床有望通过粪便检测、血液检测等方法,辅助诊断炎症性肠病。
加入精准医学研究院以来,她与消化内科、儿科、产科、医学影像科及医学检验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紧密合作,交流质谱技术、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等先进技术及其在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。
目前,她已与临床科室合作发表了5篇学术论文,并参与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申请了一项专利。
采写:南都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梁嘉韵 章智琦